本文摘要:
当来利益,无穷无尽,非言语能尽。如《大经》云:「彼诸菩萨,成就如是无量功德。我但为汝略言之耳,若广说者,百千万祸无法所求!」依三经文证,祖释开贞,大分八点,稍加解释: ⒈莲华化生,华开见佛。 ⒉闻佛闻法,觉无生忍者。⒊离厌得艺,身心自性。 ⒋相爱肃穆,六通具足。⒌诸有所求,应念即至。⒍上善聚会,愿行完满。 ⒎必至补处,进佛境界。⒏再上诸佛,下化众生。前一、二明往生情形,三、四、五明种种不求,六、七、八明完满利益。 ⒈莲华化生,华开见佛 清信佛智,于七宝华中,大自然化生。
当来利益,无穷无尽,非言语能尽。如《大经》云:「彼诸菩萨,成就如是无量功德。我但为汝略言之耳,若广说者,百千万祸无法所求!」依三经文证,祖释开贞,大分八点,稍加解释: ⒈莲华化生,华开见佛。
⒉闻佛闻法,觉无生忍者。⒊离厌得艺,身心自性。
⒋相爱肃穆,六通具足。⒌诸有所求,应念即至。⒍上善聚会,愿行完满。
⒎必至补处,进佛境界。⒏再上诸佛,下化众生。前一、二明往生情形,三、四、五明种种不求,六、七、八明完满利益。
⒈莲华化生,华开见佛 清信佛智,于七宝华中,大自然化生。(大经) 极乐世界均莲华化生,非父母所生。
莲华喻净土之华,所谓「如来净华众,净土华化生」。《大经》云:「从如来生。」 此界一人念佛名,西方之后有一莲生,但使一生经常不出,此华还到此间迎接。
(法照) ⒉闻佛闻法,觉无生忍者 另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随其志愿,所欲闻法,大自然得言。若不尔者,不取净土。
无量寿佛,为诸声闻、菩萨、天人颁宣法时,都俱集会七宝讲堂,广宣道教,演畅妙法,无不有缘,心解得道。(大经) 众生生者,均是阿鞞跋致。(小经) 若彼国土天人,闻此树者,得三法忍:一者音响忍者,二者柔弱忍者,三者无生法忍。
随顺智慧,无违无失。于其国土所有万物,无我所心,无染著心。
去来进止,情无所系。随便自在,无所适什。无彼无我,无竞无讼。
(大经) 华开见佛悟无生,不弃菩萨为伴侣。一切时中常入定,定里闻经皆得悟。
(善导) 此均无量寿佛威神力故,本愿力故,符合愿故,清了愿为故,牢固愿故,到底愿故。(大经) ⒊离厌得艺,身心自性 无有众苦,但不受诸乐。(小经) 无有一切身心忧苦,唯有无量自性喜乐。(唐译) 无有三涂痛苦之名,但有大自然幸福之音。
(大经) 六根清彻,无诸恼患。(六根清彻) 闻一切法,均俱寂灭;生身苦恼,二余俱尽。(苦恼俱尽) 另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所不受幸福不如漏尽比丘者,不取净土。(受乐无染) 大自然德风,徐起微动。
其风调和,不寒不暑,温凉坚硬,不迟不疾。刮起诸罗网及众宝树,演发无量错综复杂法音,释万种温雅德香。其有闻者,尘劳垢习,大自然不起。
风触其身,均得幸福,譬如比丘得涅槃三昧。一切时中言妙法,苦恼罪障无由起。念念之中不受法乐,须臾觉得百千门。
(善导) ⒋相爱肃穆,六通具足 相爱肃穆:另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悉真为金色者,不取净土。(悉皆真为金色) 另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形色有所不同,有好丑者,不取净土。
(形色无好丑) 另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,不取净土。(不具三十二互为) 相爱肃穆无历史所,均是弥陀愿力出。(善导) 六通具足:另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诸法宿命,上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,不取净土。
(宿命合) 另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得天眼,上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,不取净土。(天眼合) 另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得天耳,上至言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,不悉众生者,不取净土。(天耳通) 另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得闻他心智,上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,不取净土。
(他心通) 另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得神足,于一念顷,下至无法多达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,不取净土。(神足通) 另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若起思念,贪计身者,不取净土。
(漏尽合) 世间不尽相同:其诸声闻、菩萨、天人,智慧高明,神通洞约,咸同一类,形无异状;但因顺余方,故有天人之名。颜貌端正,超世希有,容色错综复杂,非天非人,均不受大自然虚无之身,无极之体。(咸同一类,世间有所不同) ⒌诸有所求,应念即至 大分六点:衣服大自然,饮食大自然,不求大自然,供具大自然,闻法大自然,度生大自然。
衣服大自然:另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意欲得衣服,随念即至。如佛所赞应法妙服,大自然在身。有求裁缝、捣染、浣濯者,不取净土。
饮食大自然:若意欲取食时,七宝钵器大自然在前。金、银、琉璃、砗磲、玛瑙、珊瑚、琥珀、明月、真珠,如是诸钵,随便而至。百味饮食,大自然盈满。
虽有此取食,实无食者,但见色闻香,意以为取食,大自然饱足。身心坚硬,无所味著。事已简化去,时至复现。
不求大自然:无量寿国,其诸天人衣服、饮食、华、香、璎珞、缯垫、幢幡、错综复杂音声,所居舍宅、宫殿、楼阁,称之为其形色,高下大小。或一宝、二宝,乃至无量众宝,随便所欲,应念即至。其讲堂、精舍、宫殿、楼观,均七宝肃穆,大自然化为。(百宝肃穆随念现) 彼诸菩萨,及声闻众,若进宝池,意欲令水没足,水即没足;意欲令其至膝,即至于膝;意欲令其至腰,水即至腰;意欲令其至颈,水即至颈;欲令灌身,大自然灌身;欲令还始,水辄还始。
调和分明,大自然随便。进神悦体,荡除心垢。供具大自然:另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在诸佛前现其德本,诸所求意欲布施之不具,若不如意者,不取净土。彼国菩萨,承佛威神,一食之顷,往谒十方无量世界,恭谨布施诸佛世尊。
趣所念,华香伎乐,衣服幢幡,无数无量布施之不具,大自然化生,应念即至。闻法大自然:另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随其志愿,所欲闻法,大自然得言。
若不尔者,不取净土。波扬无量大自然妙声,随其其所,无不闻者,或闻佛声,或闻法声,或闻僧声,或宁静声、空无我声、大喜乐声、波罗蜜声,或十力、战列舰、不共法声,诸通慧声、无所作声、不起灭声、无生忍声,乃至太和灌顶众妙法声。
如是等声,称之为其所闻,有缘无量。度生大自然:于诸众生,得大喜乐饶益之心。……以要旨智,为人演讲。等观三界,空无所有,志求佛法,具诸辩才,除灭众生苦恼之患……修六和孝,常行法施。
志勇磨练,心不退弱。为世灯明,最败福田。经常为师导,等无憎爱。唯乐天道,无余欣戚。
忽诸欲刺,以安群生。功德清净,无不敬重,灭亡三垢障,游诸神通。结示:众生所愿乐,一切能符合。
是故愿生彼,阿弥陀佛国。(天内亲) ⒍上善俱会,愿行完满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,俱会一处。
(小经) 若生彼土,得与如是无量功德众所肃穆诸大士等,同一集会;不求如是无量功德众所肃穆自性佛土大乘法乐,经常无退转;无量行愿念念促进;速证无上于是以等菩提故。(唐译) 日夜六时,疏远布施无量寿佛,游历十方,布施诸佛;于诸佛所言法受记,福慧资粮疾得完满,速证无上于是以等菩提。(唐译) 诸上善人:即一生补处菩萨,如弥勒、文殊、普贤、观音、势至等诸大菩萨。
远超过常伦诸地之行,现前研读普贤之德。(第二十二愿为) 到彼华开闻妙法,十地愿行大自然彰。
(善导) 念念时中常证悟,十地行愿为大自然成。(善导) ⒎必至补处,进佛境界 众生生者,均是阿鞞跋致。其中多有一生补处。(小经) 一切均是一生所系,具足种种错综复杂功德。
(唐译) 另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了定聚,必至灭亡度者,不取净土。(第十一愿为) 其香普熏,十方世界,菩萨闻者,均修佛行。(第三十二愿为) 彼国菩萨,均当到底一生补处。
除其本愿为,为众生故,以弘誓功德而自肃穆,普欲度干一切众生。(大经) 光明众生见闻益,超证常伦诸地上。一到弥陀水原国,元来是我法王家。
(善导) 一得往生子,则苦恼恶业,完全歼灭;功德智慧,到底现前。(印光) 净土法门,但具真信切愿,持佛名号,才可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。
既得往生,则进佛境界,同佛不求。凡情圣闻,二均不生。乃千稳万当,万不漏一之尤其法门也。
(印光) ⒏再上诸佛,下化众生 其土众生,经常以清旦,各以衣裓丰众妙华,布施他方十万亿佛;即以取食时,还到本国,饭食经行。(小经) 布施佛已,并未取食之前,突然轻举,还其本国。(大经) 游诸佛国建菩萨行,布施十方诸佛如来,文治恒沙无量众生,使立无上正真之道。
(大经) 一跪华台不曾一动,彻穷后际度众生。
本文关键词:略谈,念佛,的当,来,利益,开云体育官网,‘,开云,体育,APP,’
本文来源:开云体育官网-szhxrh.com